[职场经验] 思路不对的人,工作起来有多可怕?

[复制链接]
查看4238 | 回复0 | 2021-8-1 11: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

经常在工作中听到这样的话:

“你这么做思路不对!”

这揭示了一个非常质朴,却少有人关注的问题:

工作思路的重要性。

如果说做一件工作,就像开车从A点到B点,那么工作思路就是你的导航。

不同的工作思路,对应着不同的优劣势。你可以选择距离最短的走法,可以选择红灯最少的走法,也可以选择堵车最少的走法。

职场高手,往往不只有一种工作思路,而是针对当下的问题和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那一条思路。

比如,成本最低的方法,时间最快的方法,最全面的方法,内部沟通最少的方法,动用资源最小的方法等等。

但职场新人,大概都只有一条路线。有的甚至连完整的路线规划还没有,就开始“开车”了。

这就常常导致一个问题,工作做到一半,发现进行不下去了,哪哪都是死路。但是碍于前面已经干了这么多事情,全部推倒重来又舍不得。

于是怎么办?

加班。

这种加班,不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反而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为了证明即使一开始的路线规划错了,我也能绕弯路到达终点。

其实没有必要。

如果一开始把思路定好,能大大节约能耗,轻松高效地完成任务。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并不是所有工作都能一开始把思路想清楚,更多时候都是边干边想。

没错,但边干边想,不代表思路不清楚。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产品里有一个“敏捷开发”的概念。

何为敏捷开发?

先做出一个最小规模的产品原型出来,然后投入到市场中,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

很多我们现在使用的APP,当年刚做出来的时候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都是一步步迭代成如今的模样。

工作同样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日常的每一项工作,都看成一个个小的“产品”,那么今天做的产品,是不是跟昨天一样?明天做的产品,是不是在重复今天的做法?

值得我们深思。

01c6f4f80b62abf933b2e00266e1ecf3_760x520.jpg

思路要和动作保持同步,但思路永远都要领先动作一小步。

如果你是在做重复的事情,比如搜集数据制作成Excel表格,一天要制作10份相同的表格出来。

那么每一份表格,就是一个任务单元。当你完成第一个任务单元的时候,就停下来思考,在刚才的过程里,有没有可以优化的步骤?有没有忘记使用什么快捷键?如果先做第三步,再做第一步是不是更方便?

相信我,你一定能找出可优化的空间出来。想清楚再去做接下来的任务单元,你会发现这一次能少花10分钟。

你看,每做完一个任务单元,都是你的一次迭代。

如果你是在做推进类的工作,比如项目的头脑风暴,要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出idea.

那么你可以想想,怎样才能激发大家的灵感。比如提前搜集一些别人做过的案例参考,或者你自己先给出一些初步的思考框架,然后集思广益往这个框架里填充内容?

比起什么都不准备就把人召集到一块,这么做效率更高。

记住,思路,永远要领先动作一小步。

好的思路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都是从经验里总结,提炼和优化出来的。

那如何训练工作思路?最后分享几个建议:

首先,搜集和整理你在过去做过的所有工作内容,把它们归纳分类。

这个习惯很少人有,但这才是训练工作思路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无论你在什么行业和公司,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用心总结,一定会发现你的日常工作,总归逃不出那几个固定的类型。

比如你是做产品的,那么你的日常工作经常涉及到哪些模块?分别对应哪些技能?要和哪些部门沟通协作,这中间有什么方法和讲究?

你是做商业分析的,那么商业分析中会有哪些工作流程?每一个步骤,前辈的方法都是怎么做的?遇到特定的问题,有什么经验和解决方案可以参考?

这些总结,帮你形成工作思路的雏形。

我以前有个做法,在电脑里建文件夹。

每一个文件夹的名字,就对应了工作中的一种问题。而放在文件夹里面的,就是和这个问题相关的所有文件,PPT,流程图,表格。

比如,名为“资料搜集”的文件夹,我把我能找到的所有搜集资料的信息渠道都罗列进去。

名为“创意工具”的文件夹,我把所有能够启发想创意的思维导图,文案写作方法,都加进来。

名为“会议沟通”的文件夹,里面装的是各种会议纪要和往来邮件的写作模板。甚至什么邮件要直发给老板,什么邮件要抄送给部门同事,这些小提示我也写成文档塞在里面。

工作3年,我一共建了20个文件夹。这20个文件夹,就对应了我工作里最重要的20个问题。

后来我离职,把这20个文件夹全部删除了。因为我已经滚瓜烂熟,不用一个个再点进去看,就知道该怎么做。

换句话说,它们早已刻在了我的DNA里。

这就是归纳总结的意义。

这个方法好归好,但有一个瑕疵,那就是总结的这些思路,对应的都是过去的问题。

它们能解决已知的旧问题,却不能指引你到新大陆。

怎么办?我们需要创新。

但这个创新,并不是说大刀阔斧地改变旧思路,而是在旧思路的基础上,去做微创新。

比如,在现有产品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减一些步骤和功能,合并一些流程,达到用户体验的更加优化,这就是一种微创新。

再比如,在经典的思维模型上,删除一些无关的条件,更改一些特定的文字说法,让它更符合当下的环境,这也是一种微创新。

像市场营销中最经典的4P模型,分别用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构建了基本的营销框架理论。

这个思考模型诞生的时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商,媒体环境也非常单一。放在现在来看可能会有点过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没用。

相反,我们可以在4P的基础上增加或优化几个元素。

例如我们可以把促销和渠道合并成终端(End)。因为如今的电商平台已经占据主流,它既是销售渠道也是广告渠道。而所有的媒体内容渠道,都要为销售终端引流。

我们还可以加入CRM(客户关系管理)这个元素。因为过去的4P模型描述的是一锤子买卖,消费者买完就走人了。

但随着移动技术和大数据的兴起,用户购买产品后的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促进用户复购乃至培养成长期客户,更能为企业带来价值。

你看,我们不必完全颠覆过去的经验,依然可以让自己呆在框架里思考。

只不过这个框架,它的形状大小可以改变,你可以踏出一只脚,或者伸出一只手,但你不必把整个身体都挪出去。

人只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先改变一点点试试看,发现有效了,再把小改变,变成大创新。

到了这一步,你其实已经掌握绝大多数工作中的思路。无论是碰到旧问题,还是新挑战,都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这时就要进化到第三层,打散和重组。

打散过去所有的条条框框,抽离出思路中最核心本质的东西,再重新组合成更精炼,更有力的方法。

比如,一份100页的方案PPT,实际上它的思路用一页PPT就能写出来,这个叫写作提纲;

又比如,一份行动计划,它的思路用一张纸一支笔就能写完,剩下的只不过在框架的基础上做细化和延展。

但无论如何,工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无外乎下面6个:

背景,目标,困难,办法,条件,时间。

背景,是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现状;

目标,是你最想达到的目的,最好不要超过3个;

困难,是你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最直观的阻挠障碍;

办法,是你如何克服困难的一系列思路,方法和步骤;

条件,是你实施办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支持;

时间,是你从头到尾完成这项工作的预估时间。

记住这6个关键词。你遇到的所有工作问题,都是在这6个关键词的基础上加了一层又一层的外衣。

而你要做的,是把这些外衣全都脱下来,最后化繁为简。

再比如,职场沟通的思路,归根结底就3种。

第一种,叫时间线沟通,过去-现在-未来。

以前这个事情是什么样,现在发展到哪一步了,未来会朝着哪些方向继续发展。

这种沟通思路,适用于新项目对接,背景介绍,公司介绍等会议场合。

第二种,叫解决方案式沟通,问题-方法-收益。

我们现在遇到个什么麻烦,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麻烦,每个方法背后分别能带来什么利益。

这种沟通思路,适用于做方案汇报,给客户和老板做提议,以及各种商务谈判场合。

第三种,叫应急式沟通,what-now what-so what.

这是个什么事情,现在它变成什么样了,我们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这种沟通思路,适用于各种突发状况,或者遇到意料不到的事情需要马上想出应对措施。

熟练掌握这3种思路,基本上能应对99%的职场沟通场合。这同样是化繁为简。

任何事情都要有思路,任何工作都要有计划,这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

(内容来源:华为WeLink,2021.7.28)


车研会员,开心每一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