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厂,零部件企业邀你联合开发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处于什么阶段?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走出困境迎接更好发展?2014北京车展期间,《中国汽车报》记者向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发放了涉及这三类问题的调查问卷,52份有效调查问卷包括自主品牌企业38家,合资企业4家,外资企业10家,被调查人包括企业管理层、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等。调查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起步晚,行业整体较为散乱,但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52家企业44家自认处于上升期。然而,人才的缺失导致企业技术落后,汽车零部件企业呼唤整车企业的联合开发与帮助。
■散乱中企业节节上升
中国汽车工业之始,汽车零部件企业就是在一片散乱中披荆斩棘发展而来。在此次调查中,问及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特征,22个回复为较散乱,14个选项认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10个认为企业普遍技术较差,18个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处于发展壮大期。一家汽车零部件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一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通过自身努力进入跨国公司国内外采购体系,一批本土企业通过并购方式购买技术,企业规模、技术实力不断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另外几项调查中也可以凸显出来,在所调查的52家企业中,44家企业认为自己处于上升期,8家企业处于调整期,一家处于起步期,其中,认为企业处于上升期的占调查总数的84%。
一位整车企业采购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去零部件企业采购,不少企业甚至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当采购人员到来时,企业临时在一些办公室门口钉上“综合办公室”、“质监部门”等,一旦整车企业人员离开,这些部门牌子就不复存在了。目前,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发展出完备的管理体系,产品质量也节节提升。
虽然信心十足,但近年来,在全球采购的背景下,外资大举进入,处于上升期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恶劣的外部竞争环境。在调查问卷中,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普遍认为,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中国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48家被调查汽车零部件企业及整车企业认为,假以时日,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解决现存问题,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人才缺失导致技术落后
什么才是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主要问题?
资金短缺、技术缺失、人才匮乏、管理不到位、工艺不达标等,不同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对相同或不同的问题。在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中,23个显示为技术缺失,认为最大问题是人才匮乏的有20个,认为是管理不到位的有14个,认为资金短缺的有3个。
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在填写问卷过程中告诉记者,就整个行业而言,人才匮乏导致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缺失,是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落后的主要原因。
论及最匮乏的人才类型,工程师和管理人才作为得票最多的选项分别为24和20,认为销售人才较为短缺的有12项,认为基层技术工人比较短缺的有10项,没有一家企业认为不面临人才匮乏之忧。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高层管理人才不足,一些企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技术人才匮乏,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一线工人不足,企业的订单就出现问题了。
“目前的人才培养机制落后是造成企业人才匮乏的主因。”一位跨国汽车零部件高管告诉记者。他介绍,国外一般高校和研发机构做基础研发,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去企业进行实习,并在项目中发挥实际作用。但在国内,高校学生去企业一般进办公室,接触不到具体项目。此外,即便一个蓝领工人,国外有专门的技术学校,企业有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这一点,国内也少有涉及。
■改变现状整零联合为上策
如何解决中国零部件企业发展中的困境?针对这一问题,52家企业认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突困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但更需要与整车企业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加强双方自主研发的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发展状况决定了核心技术获取途径。调查中,22个选项认为零部件企业核心技术应坚持自主研发,32项反馈偏向于联合开发。不难看出,多数企业进入上升期,已经意识到研发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但受到资金、人才以及核心技术掌握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零部件企业认为联合开发为解决困境的良策。而对于技术联合开发对象选择上,企业普遍认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是突破本土零部件企业技术瓶颈的良方,认同这一观点的被调查企业为32家。
“由于核心技术受限,整车厂在选择供应商上都会偏向于外资,供应商的选择门槛高。中小规模的自主零部件企业想打入整车厂内部很难。”南方轴承一位销售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一种可怕的“蝴蝶效应”,长此以往,合资与外资零部件企业越来越强,而自主零部件企业越来越弱。
华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一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没有核心技术谈企业发展是空谈。他建议零部件企业利用政府资源,与整车集团共同建立研发中心搞研发。他认为,这样可以减少零部件企业研发技术的资金压力。
芜湖一家做密封件的企业认为,整车企业可以通过参股的形式与零部件企业联合起来,先通过海外并购或者购买知识产权方式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在此基础上做自主研发,期间,零部件企业可以真正参与到技术研发过程中。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网,2014.5.2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