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一定美,汽车设计的节俭之道
能源燃料消耗是节俭的汽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这也是所谓可持续的、绿色的设计最为注重的方面。但节俭设计能做到的并不仅限于此,具体的材料使用、制造和推广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抽象的对消费欲望满足的程度,都可以通过节俭的设计理念达到更完美的状态。http://www.cheyun.com/sites/files/baidueditor/39611_4a47a0db6e60853dedfcfdf08a5ca249.png
材料使用消耗是最直接的方面,这是设计师和工程师一直在努力推进的工作。各品牌在结构和内部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力求以更适当的结构和更巧妙的组合减少材料使用量,同时还不降低汽车性能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
需要指出的是,以满足碰撞等基本安全法规为标准,平衡性能设计和材料消耗两方面的矛盾,原本是无可厚非的设计理念,即便是奔驰宝马这些德系神车,也都在不遗余力地优化结构降低重量,这其中并无所谓厚道与否的道德问题。
不过中国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消费观念很不“节俭”,很多人还在热衷于钢板厚度和整车重量这类既外行又无知的讨论,连看到法拉利撞车之后的碎片时,也不无幸灾乐 祸的批评:真不结实啊,竟然是玻璃钢的,钢板都舍不得用……与此相映衬的是,大家都知道断桥铝结构的塑钢窗重量轻、售价低、密封性能还好,但为什么就理解 不了汽车的安全结实也同样是靠结构而非重量呢?
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消耗也很惊人,所有豪华高档的造型和材质,背后几乎都意味着更多的消耗。特别是在中国消费者要求较高的内饰用料方面,设计师不得不采用很多消耗偏大的造型和材料。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内饰硬质注塑和软质搪塑之分,我们的消费者非常反感注塑材料,即便是不足10万的廉价车型,也非得要求软质搪塑,以求视觉上的高档和心理上的满足。
实际上中型及以下车型最适合的内饰材料正是硬质注塑,其成本低工艺简单,耐刮擦易清洗且寿命长,而且设计师会用各种流派的花纹样式来美化表面,能够以更节俭的成本实现美感不输于搪塑材料的设计。但我们的用户还是不认同,他们宁可接受搪塑纹理中低水平的设计,也不要注塑材料中高水准的设计。
内饰的装饰材料是最能展现传统手工技艺的地方。传统的桃木纹饰早已日渐“老气”,各种稀有木材、金属乃至石材都成为新潮的装饰。但我们也应该想到,这些不一般的材料必须以更为复杂的工艺进行切割、定型和表面处理,而且还要附加在另一种足够厚实的基材上才能牢固地保持和安装,这全都是更多的消耗甚至浪费。
相比之下,现代的人工膜片技术早已将人工和天然材料的视觉和触觉差异减小到了难以分辨的程度,而且重量轻体积小可回收,即使是在劳斯莱斯之类顶级豪华车上也已开始应用。
也许有人对真实材料有特殊的偏爱和执着,殊不知任何汽车用材的标准都比普通日用品严苛很多,阻燃性、色牢度、耐刮性以及碎裂后的伤害性……这些无不需要特殊 的包裹和处理才能达到。试问号称追求天然材质和匠人技艺的那部分消费者,隔着防潮抗磨的坚硬聚氨酯树脂,你真的能感受到包裹在其中的实木贴片所谓的温润和人文气息?
在设计中滥用真皮面料是另一种不节俭。实际上25万元以下的车子根本用不起触感舒适且无异味 的高档真皮,充斥市场的真皮面料大多都是档次很低的货色,这些低档皮革鞣制的过程污染严重很不环保,而且冬凉夏热不通风。除了视觉上的肤浅高级之外,它实 在不比结实便宜环保的织物面料多什么优点。不过多数用户还是对此非常买账,即便是买回来马上就用座套裹得严严实实,也非要努努力买个真皮高配,实在是虚荣的消费心理作祟。
求新求贵的消费需求对设计师来说是发挥创意的好机会,但对某些不合理的浪费性需求,设计师还是应当控制一下自己的表现欲,减少那么一点个性和创新,以理性和节俭的理念来设计,还是会换来实实在在的好评的。
历史上著名的法国国民车雪铁龙2CV便是应用节俭理念的成功范例。其外形以纯平钢板拼接为主,内饰则采用钢管套帆布充当座椅,配置也很简陋,不仅车速表没有照明,而且连车门锁都没有。
1948 年刚亮相时,2CV的极度节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讥讽和嘲笑,上市第一年只卖了800多辆。但是,在市场回复冷静和理性之后的第二年,其销量便飙升至 6000辆,五年后则翻至6万辆,而且此后一直生产了27年,其设计始终这么节俭粗陋,但销量却始终保持每年10万上下,是不是很神奇?
(转自汽车商业评论,作者:常冰)
学习了,感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