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后视镜CMS的最新法规动向及解读
汽车的后视镜,就像赛(lao)车(si)手(ji)的另一双眼睛,时刻帮TA们留意着行程中每一份出其不意的“礼遇”。后视镜里的世界,除了越来越远的道别,一直后退的街景,秋名山永远追不上来的GTR,还有 ECE R46 和 GB 15084 。
法规君今天来聊聊关于后视镜法规的最新动向,CMS。
1 中国的CMS要来了
借着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飞速发展的东风,电子后视镜(CMS,camera-monitor system)闪亮登场。
CMS作为间接视野装置领域的颠覆产品,其利用摄像头(camera)采集传统后视镜视野内的路况,在车内监视器(monitor )上显示,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司机视野,提升恶劣环境下的后视效果,规避视野盲区,还能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增加整车造型设计的未来感。
此外,高品质的CMS还能为车辆的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底层硬件支持,代表着汽车厂商的技术前瞻性。
但由于国内现行关于后视镜的强标 GB 15084-2013《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不允许乘用车安装CMS,当前只能在概念车上看到CMS的“身影”。
为了促进CMS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GB 15084 已完成最新版修订,即将发布实施,中国的CMS终于要来了。
2 CMS法规解读欧标
由于 GB 15084 最新修订版本与欧标 ECE R46 在关于CMS主要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方面基本一致,本文仅依据 GB 15084 修订版进行说明,对 ECE R46 的要求不再赘述。
国标
GB 15084 修订版增加了CMS凸出高度要求及测量方法、Ⅰ至Ⅳ类(乘用车必装Ⅰ类内后视镜、Ⅲ类外后视镜)CMS的功能性要求、对CMS 的撞击要求及试验方法,并同步修改了2013版已有的Ⅴ类 和Ⅵ类CMS 功能性要求。
CMS法规要求解读:
① 调节:不使用工具即可调整;监视器亮度应能手动或自动调节。(保证操作便捷)
② EMC:Ⅰ至Ⅳ类的CMS应符合GB 34660。(CMS作为电子部件,应符合相应的电磁发射限值,具备相应的抗扰性能)
③ 凸出物:车内、外CMS部件的凸出曲率半径不小于2.5mm。(降低碰撞事故中的二次伤害,同整车内外凸标准逻辑;有豁免条件)
④ 失效警告:如果系统不可操作,应该以警告提示、显示信息或者状态指示器缺失等方式告知驾驶员,用户手册上应该解释这些提示信息。(CMS失效需要及时警告驾驶员)
⑤ 功能要求:包含监视器亮度的方向均匀性、横向均匀性,亮度和对比度复现、灰度等级复现、色彩还原、弥散、光晕和眩光、点光源、锐度、景深、几何畸变、闪烁、帧率、成像时间、系统延迟、亮度引起的眩光等16个方面的基本功能要求。(CMS必须准确、清晰、及时地向驾驶员还原车外视野)
⑥ 安装数量:CMS监视器的最大安装数量不超过对应的视镜数量。(为符合驾驶员使用习惯,CMS外后视监视器不超过2个,内后视监视器一般为1个)
⑦ 可见性:CMS工作时,相关视野应对驾驶员永久可见。(为保证行车安全,CMS显示屏不可切换显示其它信息;有豁免条件)
⑧ 开启关闭:CMS在车辆打开时开启(如解锁车辆、打开前门)。在发动机关闭后继续运行120+ s,并在7min内可1s重启,此后可7s重启(如打开前门)。
⑨ 模式切换:对于车内后视镜+CMS双系统,CMS模式应由驾驶员设定。模式切换装置应置于系统上。(当前市面上的流媒体内后视镜基本都具有此功能)
⑩ 视野范围:CMS除应满足传统后视镜的视野要求外,还需满足相应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要求。(实际传统后视镜因镜面曲率、形状和大小限制,视野区域有限,CMS的视野范围将显著大于标准要求,可有效规避各类视野盲区,这也是CMS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内后视CMS视野范围要求
外后视CMS视野范围要求
⑪ 视野调整:CMS除了可像传统后视镜一样调整默认视野外,还可临时调整视野,用于在一些特殊驾驶情况下改善视野,比如合并车道、泊车。(变道时,CMS视野扩大,提高安全性。)
⑫ 覆盖显示:仅可覆盖显示安全相关后视野信息;覆盖显示信息视为障碍物; 每个覆盖显示不得超过规定视野显示表面的2.5%;内后视CMS覆盖显示总表面不超过规定视野表面的15%,外后视CMS不超过10%。(覆盖显示参照传统后视镜的障碍物规定;降低非必要信息的覆盖显示,下图明显不符合要求)。
⑬ 撞击要求:CMS在进行撞击试验时,镜头应不发生破裂。(新增CMS撞击点)
3 法规实施及影响欧标
自ECE R46 2016版本在2016年6月18日生效后,CMS在欧洲、日本等地区已经可以合法上路,搭载CMS的量产车型包括奔驰Actros卡车、雷克萨斯ES300h、奥迪e-tron等。
国标
GB 15084-20XX 《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自2018年12月19日下达修订计划,项目周期30个月,目前仍处于报批阶段,预计2022年内可以发布并对新认证车型实施,在产车将给予一年的过渡期。
实际上,当前国内的汽车流媒体内后视镜已经比较常见,作为辅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替代传统内后视镜,在QC/T《汽车用流媒体后视镜》(非强制性法规)中就明确要求,当流媒体模式发生故障时,产品需能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切换回视镜模式。
而在车外后视镜领域,也有不少辅助扩大后视野的产品,以本田Honda SENSING 中的LWC盲点显示系统为例,其通过在右后视镜上安装摄像头,在中控显示屏上扩展视野,可使右后视镜视角由20度提高到80度。
以上产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CMS,也不符合CMS法规要求,比如无法做到永久显示后视野及开门自动开启等要求。
诚然,后视镜从传统光学镜片转向CMS,需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比如高昂的成本和可靠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法规的修订,CMS大规模推广应用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你能接受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还要靠3块反光镜片来观察世界吗?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汽车法规视界”的原创文章,作者mumu,欢迎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