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老师:人是越来越懒了!——FMEA、VDA 6.3改版反向思考(2017.10.19)
下面这个女孩美吗?相信很多“直男”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是凭什么觉得她美的呢? 你知道她的身高、体重、三围、眼距、鼻高数据吗?相信并不知道,可似乎这些并不妨碍我们觉得她美。评价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一起来看看!1、FMEA 有过失手打碎杯子的经历吗? 没有?! 那至少也要见到过吧! 没吃过猪肉不能没见过猪跑吧!
这就是猪跑,销魂不? 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如故意打的),打碎杯子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我们给这样的结果起个名字,这就是失效。 上面提到的是打碎杯子,虽然会被吓一跳,可想想结果并不会太严重。 如果打碎的(掉落的)的手榴弹,你猜结果会怎样?
好吧!小唐老师承认上面这个手榴弹也太猛了些,不过找到这么震撼的动图也不容易,对不? 不管怎样,同样是打碎(掉落)东西,杯子和手榴弹造成的后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将这个后果造成影响的大小进行了定义,这就是传说中的严重度(S),并且用1~10数量进行表征。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比如打碎杯子,可能会把人吓一跳,严重度定为5; 掉落手榴弹,人可能就挂了,很严重,定为10; 严重度知道了,咱再来看看这些后果发生的概率。 毕竟手榴弹生活中不常见,咱们还是回到杯子。 小唐老师正值青壮年,胳膊孔武有力,尤其是右手:)拿稳一个杯子自然不在话下。 小唐老师的女儿,1岁还不到,拿起东西晃晃悠悠,自然不稳。 当我们俩同时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不一样滴。 于是定义了另外一个参数:发生度(O)!其实就是后果发生概率的大小,同样用1~10数量进行表征。 比如小唐老师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4。
小唐老师女儿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8。
杯子打碎了,相信你我一眼都能看到,再不济听到声响也能知道打碎了。 这个时候,路过一个又瞎又聋的朋友。 因为听不到,也看不到,所以他很难发现杯子打碎了。根据发现失效后果发现的难易程度,我们又定义了探测度(D)(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叫不可探测度),同样以1~10来表征。 那么,小唐老师能发现杯子打碎的可能性为2。
又瞎又聋的朋友发现杯子打碎的可能性为10(不可探测度高)。 把这三个家伙(严重度S、发生度O、探测度D)搞在一起,乘起来,得到一个叫RPN的东东,又称作风险系数或者风险顺序数。 RPN涵盖了三个维度,对某失效(如打碎杯子)的评价结果,其值的范围是1~1000。
上面提到的这些就是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最核心的内容。
而对于生产过程一个个的失效(原因),比如设备不转了,工艺设错了等等,都可以通过RPN值的大小来评价其风险的大小。 然而,让很多朋友没有想到的是,FMEA最新版本(第五版本),将RPN取消,改为AP。 AP到底是何许人也?其全称是Action Priority,即行动优先级。 AP分为三个等级:H(高优先级)、M(中优先级)和L(低优先级),将采用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的组合方法来进行定义。 对RPN的具体定量的数值相比,AP则要定性得多。2、定量—>定性? 回到导读里提到的那个疑问。 我们并不知道女孩的身高、体重、三围、眼距、鼻高具体的数据,可这些并不妨碍我们觉得她美。 在我们进行判断的时候,似乎定量的数字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因为我们的结果,美与不美本来就是定性的描述。 而定量数字的本质只是我们评价对象的一个中介。 有些时候甚至会帮倒忙!
比如上面的女孩的三围,有一个数据(比如胸围)并不特别符合所谓美女的标准,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觉得她是美女,中间发生了什么?
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面存在一个认识的偏差。 当我们觉得一个事物美的时候,尝试着用数字(定量)来表达这些美(定性)的时候,就会带来偏差。
比如,三围,你觉得在一定范围内才算美,但在具体的案例上,你接受美的范围可能要宽广很多,比方上面的女孩。 另一个极端就是,你发现一个女孩身上的数据可能都符合美女的标准,可整个人看起来就不是一个美女(就像下面这位)。
这些,就是偏差。 为什么要取消掉RPN,就是1~1000的值过于定量化,很多企业之前会采用,只要RPN>100,就要强制采取措施的标准。遇到过很多困难,这其中都是偏差在做怪。 AP只分三个等级:H(高优先级)、M(中优先级)和L(低优先级),相对柔和的多,也艺术的多。3、VDA 6.3 小唐老师之前写过很多关于VDA6.3的文章,这里就不花时间重复了。 作为在过程审核最著名的一部作品,VDA 6.3在江湖中的地位绝对是杠杠的~ 在2016年,这位老大也进行了改版,其中一个变化也引起了小唐老师的注意——取消四项出发点。 如上图所示,四项出发点分别是过程权责PV、目标导向ZI、联络沟通KO、风险导向RI。 它们并没有独立的提问,只是对条款另几个维度进行评价。 比方还是这个女孩,我们不光看外表,还会对其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某一项比较低,比如劳动低于80分,就会导致降级(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 这样的做法想法挺好,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因为条款本身已经打了一个分数(比如90分),并把分数给柔和化得到A、B、C等级。 四个基本出发点倒好,还要再打4个分数出来,这个分数也不柔和化,低于80分或低于70分直接降级。
这样不柔和,不艺术的做法,要了何用?
于是,新版VDA 6.3就把它们给取消了! FMEA、VDA 6.3的两个“取消”看似是偷懒了,将一些“矛盾”或“偏差”的棱角磨平了,换个角度看,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你能阅读到这里。
备注: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页:
[1]